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 > 专题 > 正文

战“疫”场上的北京中医力量—北京中医医院援鄂团队纪实

来源:新华网 编辑:admin 时间:2020-04-10
导读: 在北京市支援湖北医疗队中,有一批中医人,在抗疫一线的65个日日夜夜中,弘扬仁心仁术,竭尽所能贡献中医力量。他们就是北京中医医院援鄂医疗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武汉一线所经历的抗疫纪实。

    编者按: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西医结合救治是中国方案的亮点。为完整呈现中医药抗疫全过程,对中医药的作用和地位进行全方位地深度观察和解析,新华网特别推出“全球疫情下的中医药新观察”大型主题报道,梳理和集纳中医药在此次抗疫中的实践和经验。

  在北京市支援湖北医疗队中,有一批中医人,在抗疫一线的65个日日夜夜中,弘扬仁心仁术,竭尽所能贡献中医力量。他们就是北京中医医院援鄂医疗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武汉一线所经历的抗疫纪实。

 

  “武汉战场”激战正酣,“中医力量”驰骋战场。

  2020年1月27日,一支由12家医院13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北京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北京中医医院是其中唯一一家市属中医医院,他们的到来,为武汉战疫注入了新的力量。在亿万人瞩目的湖北保卫战主战场,冲锋陷阵,治病救人,弘扬仁心仁术,竭尽所能贡献中医力量。

  截至3月31日胜利凯旋,六十五天以来,按照党中央“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的指示精神,朝着“零感染、打胜仗”的目标,他们不畏危险,共克时艰,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他们视异乡为故乡,待患者如亲人,彰显首都精神,在2020年冬春的武汉战场上,书写着一曲曲生命的赞歌。

 

  北京中医医院医疗队队员合影

  杏林远志,千里驰援

  “我是党员,又是中医呼吸专业的,我应该去。”;

  “我有23年的护龄,耐饿、耐渴、耐困,精力充沛,护理呼吸疾病患者经验丰富……”;

  “国家遇到这种重大疫情,真的很想冲到前线做些事情。我们科如果只能有一个人去,那也得是我。”

  ……

  庚子年除夕夜,北京中医医院职工微信群里,闪现的不是恭贺新年的祝福与问候,而是一条条报名驰援武汉疫区的请战书。大年初三,北京中医医院援鄂10人医疗队迅速集结,当天抵达武汉,定点支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10名队员中有2名医生和8名护士,医疗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任命了医疗队队长、副队长和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团队凝聚力。

  团结同心,凝聚力量

  危急时刻,党员先行,让党徽闪闪发光。关丽是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她身先士卒,第一个走进隔离病区,第一个进入重症病房为气管插管患者进行特级护理。所有的危险操作,她都要第一个挑战,把注意事项一一总结,反复交待,为队员们的自身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医疗队在病区

  和关丽一样担心伙伴防护安全的,是“严厉”的副队长蔡卫敏。她曾经奋战在抗击非典前线,具有丰富的传染病重症患者护理经验,深知进行呼吸机护理、气管插管、抽动脉血气分析,雾化、吸痰等操作时被感染的风险非常大,因此,她对队员的防护训练近乎苛刻,一个细节有误,都要从头再来。没有一个人抱怨,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没有防护就没有救治。

  同样参加过抗击非典战斗的队长陈明,这次更是第一时间请缨驰援。他深知作为队长的责任和使命,如何带领队员做好防护,如何更好地救治患者,如何照顾队员的生活起居……都需要好好筹划。看到年轻队员因初到疫区时强忍的焦虑紧张,陈明告诉他们:“没事儿,有我们在。”

  大到安排班次,理论知识培训,小到为队员购买生活物资,交流谈心,陈明、关丽、蔡卫敏这三位“小家长”倾尽全力,用实际行动给所有队员吃下了“定心丸”。在他们的带动下,队员们迅速稳定状态,投入直面病魔的战斗中。由于身体原因,被分配到物资组的护士胡薇,也迅速调整心态,全身心投入到做后勤保障工作中去,她自豪地说,我们每一个援鄂队员,都是整个抗疫战线上不可或缺的螺丝钉。10名队员团结协作,互相鼓励,平安、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班次的医疗护理任务。

  辨证论治,体现中医价值

  自古以来,中医药在抗击瘟疫的战场上,一直发挥着显著的作用。面对新冠肺炎患者,陈明不仅关注肺部CT、血象检查等理化指标,更关注他们的舌苔和脉象。在重症病房,陈明不仅要与患者面对面查看舌苔,还要为他们把脉。他说:“理化检查能监测病情发展,舌苔脉象更能反映患者身体变化,对于治疗非常有意义。”

  最初,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没有中医科,更没有中药房。北京援鄂医疗队中只有陈明和陈腾飞两名中医医师,虽苦于有方无药,他们依然坚持详细记录患者舌苔、脉象,为中医诊疗新冠肺炎提供第一手资料。一次抢救中,患者是65岁老年女性,血氧饱和度只有75%,呼吸衰竭,意识淡漠,伴有发热。陈明团队首先采取了吸氧、解痉、补液、退热等一系列对症治疗,但患者血氧饱和度仍无明显提高。陈明查看最新肺部CT,发现多发胸膜下磨玻璃影改变,立即改为经鼻高流量给氧,尝试小剂量激素治疗。同时,陈明反复辨证,患者脉细数,舌红苔黄,是气阴两虚,脏腑有热的证候/征象,结合患者症状,立刻给予静点益气养阴、复脉固脱和清热凉血、开窍醒脑的中药注射剂治疗。经过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2个小时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开始逐步升高,恢复到了95%,意识逐渐清醒了,病情趋于平稳。这次抢救,陈明清楚地意识到,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中医诊疗不能丢。

 

  陈腾飞在诊查病人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医救治工作,陈腾飞通过与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中医科主任陈瑞、援鄂湘雅医疗队的唐涛主任共同商议,选出疑难病例,通过院方邀请了国家中医指导组专家刘清泉教授来院会诊指导治疗。

  妊娠期间罹患新冠肺炎的患者病情尤为特殊,疗效尚待验证的抗病毒药物、激素等西药的使用,会对胎儿产生怎样的影响无法预料。刘清泉教授认真听取病例汇报,查看舌脉资料,拟定中药处方,让患者在接受吸氧、输液等现代治疗的基础上,从传统中医药中获得治疗疾病、保护胎儿的益处。通过数日的中医药治疗,这些妊娠新冠肺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母子平安。

  刘清泉提出的“祛邪必先扶正”的治疗原则,被北京队的中医人们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护理。遵循胃肠同治、解毒活血的治则,通过中成药、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使轻症患者趋向痊愈,中度患者控制住病情,避免向重症、危重症转化,从而截断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在临床治疗中体现出中医专长和优势,使得中医“治未病”理念提倡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得以贯彻。随着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疗效不断显现,全国各地全面规范化开展对新冠肺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也增加了中药汤剂治疗。服用了中药后,患者们发热时间短了,恢复快了,不由感叹北京的中医大夫真厉害。

  北京中医“神护”,温暖如亲

  北京中医医院的护理团队不仅承担着重症患者的特护工作,还把独具特色的中医护理技术带到病房,减轻患者病痛。

  护士刘海楠和王天骄是一对年轻的师徒,她们说,17年前抗击非典,我们是被保护的一代,现在我们要竭尽所能守护患者。患者开始服用中药时,看着“黑乎乎”的汤药有些质疑。她们耐心劝导服药,还嘱咐喝完药一定要小口喝热水,多喝几次,身上能微微出汗就好了。中医护理出身的她们知道,这是《伤寒论》的经典护理指导,桂枝汤证中说“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由于条件有限,她们便帮助患者以温水代替热粥频频饮用,有助于药力起效。几天后,“秘方”传遍整了个院区。

 

  医疗队在护理病人

  护理重症患者,护士的工作不仅仅是打针发药,她们更要走进患者的内心,帮助建立战胜病毒的信心。

  细心的队员马娜发现有的患者总是安静独坐,沉默不语,便萌发了“暖心便签”的想法。于是,写着“在这里,我们就是您的亲人”、“春暖花开了,您要康复了!”、“你蛮杠,莫和不过”(武汉方言:你非常棒,不要害怕)的暖心便签送到患者手中,成了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积极配合治疗的希望。每当看到患者因为失去亲人痛苦无助,甚至想放弃治疗时,护师张芳芳都感同身受,为他们讲述自己失去母亲时,如何走出悲痛的故事,鼓励他们为了亲人勇敢地战胜病魔。

  很多患者都有焦虑、烦躁、失眠的症状,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护师刘娜看在眼里,急在心中,迅速联系北京后方寄来耳穴帖,与队员们为患者做耳穴压丸的治疗,配合上护师马娜自编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穴位按摩保健方法》,不仅缓解了患者呼吸困难、喘憋、咳嗽等症状,还调节了情绪,改善了睡眠。精神好了,呼吸也顺畅了,大家情不自禁地赞叹她们是北京中医“神护”。

  战疫中坚,岐黄亮剑

  在荆楚大地上,与10位医疗队员并肩作战的宽街人,还有两位中医急危重症专业重量级人物: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呼吸科主任王玉光,多年来,他们两位在非典等烈性传染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救治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早在1月21日,刘清泉即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派,即刻起程奔赴武汉,开展新冠肺炎的中医救治。到达武汉,刘清泉立刻赶往“飓风中心”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冒着未知的风险,先后在隔离病区为数百名患者完成了初步会诊。随后,刘清泉对这一天的情况进行细致梳理,与专家组成员讨论,当天夜里就制订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第一版证治方案》。随后,该方案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交,纳入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

  呼吸科主任王玉光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级别中医专家组成员,先后来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中医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走进危重病区,连续工作数个小时,为重症患者把脉问诊,查看舌象等,收集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与专家组共同研究、制定中医治疗方案。

  从新冠肺炎中医第一版证治方案提出,刘清泉和专家组一直监测疫情变化,不断优化方案,调整治疗思路,确定治疗法则。3月4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发布,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诊疗方案的可行性实用疗效。全国各地全面规范化开展对新冠肺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不争孰优孰劣,没有门户之见,而是着眼于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发挥“1+1 >2”的融合效应——这正是中央强调“坚持中西医结合”、“坚持中西医并重”的目的所在。刘清泉说:“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只有互相帮助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才能使中西医真正融合,形成我们独有的‘中国医学’,惠及更多的患者。”

  中医力量,托举“生命之舱”

  方舱医院被称“生命之舱”。为了有效防控疫情,刘清泉提出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包舱”治疗轻症确诊患者的理念。

 

  刘清泉在方舱医院

  2月14日,武汉市首个中医方舱——江夏方舱医院由此诞生,并由刘清泉出任中共江夏方舱医院临时委员会副书记、院长。刘清泉说:“医院成立之初就定下目标,缩短患者病程,阻断轻症向重症发展。”江夏方舱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以轻症为主,患者在这里接受中医组合疗法:每天两袋中药汤剂;耳穴压豆调理患者咳嗽、头痛、失眠;穴位敷贴驱寒祛湿,缓解颈肩腰腿痛,八段锦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强身健体。

  刘清泉带领中医医疗队倾心砥砺,奋力拼搏,以赤诚为民之心和精湛的岐黄医术,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与健康。3月10日,江夏方舱医院胜利关舱,运行26天共收治患者567名,治愈出院392人。经过救治,所有患者核酸检测全部呈阴性,复阳率为零,以“过硬战果”展现出战疫必胜的“中医力量”。

  3月31日,历经65天鏖战,北京中医医院援鄂医疗队圆满完成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凯旋归来,此时不论江城还是燕京,都已是花开烂漫。在这场注定令人铭记的抗疫阻击战中,宽街人充分展现了医者仁心、大医精诚,如同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历代中医医家对抗重大病疫那样,运用中医药这个历久弥新的宝贵财富,为战胜疫情贡献中医力量。(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张晨曦、肖爽、杜宇)

 

责任编辑:admin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0-2020 环球新闻传媒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3004180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