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在结束访问中东六国之际后接受媒体采访
新华社麦纳麦3月30日电 2021年3月24日至3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邀对沙特、土耳其、伊朗、阿联酋、巴林进行正式访问并工作访问阿曼。结束访问之际,王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内容如下:
一、虽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此次七天访问中东六国,创下了中国外长一次访问最多中东国家的纪录。请问中方主要考虑是什么?访问主要成果有哪些?
王毅:此次访问的六国纵贯中东,是中东历史上三大文明的代表,各具鲜明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特色,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同时,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都是新兴经济体,也都是中国的友好国家。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挑战,面对中东错综复杂的纷争,地区国家对内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以实现各自的民族梦想;对外深刻反思外部干涉造成的恶果,努力找寻维护地区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
在此背景下访问中东,是为发展同地区国家的双边关系而来,是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而来,也是为维护发展中国家整体利益、捍卫共同发展权利和国际公平正义而来。
访问中,我分别同六国领导人和外长会见会谈,落实双方最高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提出了关于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重点传递以下信息:一是中方支持地区国家排除外部施压干扰,坚持独立自主,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制度和治理模式。二是支持地区国家摆脱大国地缘争夺阴影,以主人翁姿态,努力化解地区内矛盾分歧,构建兼顾各方合理关切的安全框架。三是中方在中东不谋求私利,不搞地缘争夺,不划分势力范围,秉持平等友善的伙伴精神,尊重地区国家自主选择,愿以真诚合作为中东和平发展作出“中国贡献”。此访实现了预期目标。
我们一致认为,应尊重各国主权独立和民族尊严,以自主多样的发展方式,丰富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促进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处;应抵制将意识形态强加于人,反对打着人权旗号干涉别国内政,肆意对别国攻击抹黑;应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高举多边主义旗帜,捍卫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将同六国继续在彼此核心利益上坚定相互支持,这是此访的最重要成果。
我们一致认为,应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牵引,促进双方务实合作提质升级。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中国同地区国家合作带来了新机遇,注入了新动力。
我们一致认为,全球抗疫进入新阶段,应弘扬共克时艰的抗疫精神,继续反对将疫情政治化,抵制将疫苗标签化。要继续相互支持,在同阿联酋、土耳其、巴林成功开展疫苗三期国际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就疫苗合作、三方合作、健康码互认等深入探讨,不断创新合作模式。
我们一致认为,应坚持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的大方向,倡导包容性对话,“说服”而不是“压服”。应以“两国方案”为核心,凝聚国际社会促和努力,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公正合理解决。我同伊朗领导人就伊核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认为应在分清是非曲直的基础上,尽快解除非法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按照同步对等思路,有序恢复履约,确保伊核问题全面协议重回正轨。同时探索建立地区对话平台,通过沟通协商,维护海湾安全稳定。六国欢迎中国在中东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六国祝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期待同中方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支持中国举办北京冬奥会,反对将体育政治化。
二、您在访问沙特期间接受阿拉伯媒体专访时,提出关于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请问中方是出于何种考虑?中方下一步将如何推动落实?
王毅:中东历史悠久、文明深厚、资源富集,但近现代饱受大国博弈和地缘争夺之苦,演变为全球热点最集中的地区。今年是“阿拉伯之春”10周年,10年前发生的那场动荡后遗症依然顽固,但10年的反思与探索也带来了新希望,谋稳定、促发展、走自己的路逐渐成为地区共识。
中东不应该充当大国博弈的受害者,不应该成为地缘冲突的牺牲品,不应该在世界发展潮流中掉队。中东越是“是非”多,就越要明辨是非;越是问题难,就越需群策群力。我在此访首站沙特提出了关于中方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包括倡导相互尊重、坚持公平正义、实现核不扩散、共建集体安全、加快发展合作等五方面内容。上述倡议反映了中方为实现地区安全稳定进行的思考,体现了中国促进中东和平安宁的诚意和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担当。
倡议提出后,得到中东国家普遍欢迎和积极响应,多位往访国领导人和外长对倡议表示赞赏和支持。巴勒斯坦外交部也发表声明,感谢中方提出上述倡议,迫切期待同中方合作,推动重启巴以和谈。地区各界认为,倡议切中当前中东国家紧迫关切,既反映了中国一以贯之的政策主张,更彰显了新时代中国中东外交的格局理念,将为中东实现安全稳定注入正能量。
中东只属于中东人民,不是任何人的领地。作为中东国家的真诚朋友,中方下阶段将围绕落实上述倡议,同有关各方密切沟通协调,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一是全力支持国际社会围绕实现巴以“两国方案”积极斡旋,今年5月中国出任安理会轮值主席期间,我们将推动安理会全面审议巴勒斯坦问题。我们将适时举办巴以和平人士研讨会。二是积极参与解决伊朗核问题相关进程,中方官员已赴莫斯科同伊、俄一道,讨论重启伊核全面协议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我们也愿就在华举办海湾地区安全多边论坛同各方保持密切沟通,这一新平台也可从2轨或1.5轨开启,从保障石油设施和航道安全等议题入手,先易后难、积累互信。三是继续推进同地区国家疫苗合作,助力地区国家加快复工复产,保障中方参与的重大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帮助地区早日实现经济复苏。四是年内举办中阿改革发展论坛、中东安全论坛,加强治国理政交流,促进文明对话,深化反恐和去极端化合作。
三、新冠肺炎疫情仍是当前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能否介绍中国和中东国家团结抗疫情况以及下一步抗疫合作重点方向?
王毅: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和中东国家携手抗疫,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中升华了中国人民同中东人民的友谊,加深了相互信任,开拓了合作新领域。
去年中国疫情发生时,沙特国王萨勒曼是第一个致电习近平主席支持中国抗疫的外国元首。伊朗外长扎里夫是全球首个公开声援中国抗疫的外长。阿联酋全球第一高楼哈利法塔打出“武汉加油”等鼓劲标语。这些都令中国人民倍感温暖。中东出现疫情后,中方紧急驰援,及时迅速向地区国家提供了呼吸机、检测试剂、额温枪、口罩、眼罩、防护服等大量抗疫物资,向地区9国派出超百人次医疗专家组,同地区国家举办了60多场卫生专家视频会议。
中国同阿联酋合作开展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三期国际临床试验,创造了多国籍、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纪录。此次访问期间,中国同阿联酋又启动灌装中国疫苗生产线的合作项目,双方还就在阿设立全球首个“春苗行动”接种点达成一致,中阿抗疫合作持续引领风气之先。埃尔多安总统公开接种中国疫苗,中国同土耳其开展的疫苗三期国际临床试验也取得成功。中国政府切实落实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庄重承诺,向17个中东国家援助和出口近3800多万剂疫苗,有力支持地区国家的抗疫斗争。
当前,全球仍未摆脱疫情,团结抗疫仍在路上。中方愿与中东国家一道,推动双方抗疫合作继续走在前列:一是加紧推进疫苗合作,在疫苗援助和出口上继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二是推动建立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便利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人员往来;三是不断凝聚团结抗疫共识,防止疫情政治化再度抬头,推动疫苗真正成为各国都能用得上、用得起的“人民疫苗”。
四、中阿双方已就召开中阿峰会和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此访中方进一步提出中阿要携手打造志同道合、安宁和谐、发展繁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请问如何评价当前中阿关系与合作?
王毅:面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和一些反华杂音,中阿关系如疾风中的劲草,以鲜明的稳定性、创新性,对冲各种不稳定、不确定性,打造了南南关系与合作的样板。
一年多来,习近平主席同多位阿拉伯国家元首10余次通话、近20次互致信函,为中阿关系发展定向指路。中阿双方相互坚定支持,共同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公平正义。
面对疫情,中阿双方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分享经验,彰显患难与共的兄弟情谊。阿拉伯国家为中国抗疫加油鼓劲不遗余力,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抗疫合作实现了“全覆盖”,双方疫苗合作更是敢为人先、可圈可点。
2020年,中阿贸易额近2400亿美元,中国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国自阿拉伯国家原油进口2.5亿吨,占同期中国进口总量的一半。中阿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复工复产有序推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合作方兴未艾,中国产品、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在地区认可度不断提升。
去年7月,中阿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会成功举行,双方规划中阿合作前行路径,共同宣布携手打造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一致同意召开首次中阿峰会,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此访中提出中阿双方打造志同道合、安宁和谐、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阿关系的高水平,也反映了下阶段双方携手并进的大方向。
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既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要以加强发展中国家团结协作为核心,推动国际体系变革和国际规则制定更多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呼声和关切。中阿刚刚签署“数据安全合作倡议”,为全球数字经济规则制定作出中阿贡献。要以实现中阿融合发展为基础,对接彼此发展战略,巩固能源全产业链合作,深化高新技术合作,提升金融投资和自贸安排水平,促进规则标准衔接。要以促进中阿民心相通为保障,用好中阿合作论坛等机制,深化青年、文化、教育、旅游等交流合作,厚植世代友好根基。
中方愿与阿方密切沟通协调,办好中阿峰会,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落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五、此次访问正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期间,人权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焦点之一。请问中国同地区国家达成了哪些共识?
王毅:此次访问的六国和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看法高度一致和相近。我们认为某些西方国家的人权观并不代表国际人权观,发展中国家的人权观应该更多得到倾听、尊重和吸收,以丰富人权的内涵,促进社会的进步,维护世界的和谐。
我们一致认为,人权应是全面均衡的。既要重视政治和社会权利,也要重视生存权和发展权;既要讲民主自由,也要讲公平正义。一国人权状况如何应由本国民众来评判,而不应由别国根据自身好恶决定。
世界上不同文明和国家对人权的理解不完全相同,各国可就此开展平等和建设性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共同促进人权事业的进步。但我们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一些西方势力打着人权旗号干涉别国内政,将人权问题作为政治工具,肆意攻击抹黑别国,遏制打压发展中国家的做法,违背了真正的人权理念,是霸道霸权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应予坚决抵制。
在前不久结束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21个阿拉伯国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一起,共同发出声援支持中国的正义之声。中方也历来坚决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对阿拉伯国家内政指手画脚。中方愿同阿拉伯等地区国家一道,继续高举不干涉内政旗帜,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双方及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六、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将如何同地区国家深化发展对接、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王毅:2021年启动“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启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此访期间,六国均高度评价中方抗疫和发展成就,尤为看好中国增长前景,对深化对华务实合作寄予厚望。下阶段,中国愿同中东国家一道,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对接彼此发展战略。六国均高度期待把握中国新发展格局为双方合作带来的新机遇,与中方对接发展战略意愿强烈。中方愿与中东国家一道,促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沙特“2030愿景”、土耳其“中间走廊计划”、伊朗第七个“五年计划”、阿联酋“面向未来50年国家发展战略”、阿曼“2040愿景”、巴林“2030经济发展愿景”等地区国家规划衔接,充分发挥中东作为陆海丝绸之路交汇地带的优势,形成中东国家向东开放,中国向西拓展合作,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大格局。
二是融合两个资源市场。中东资源禀赋特色鲜明,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全球探明总量的55%、42%。20多年来,中东一直占据中国原油进口的半壁江山,双方以原油、石化为主轴的务实合作深入开展。要巩固双方能源上中下游合作,拓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纵深合作,筑牢双方稳定可靠的战略能源伙伴关系。10多年来,中东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与中国对外合作重点高度契合。要稳步推进产业投资、园区良港、互联互通等合作,深化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承包合作,同时创新投融资模式,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双边本币互换规模。近几年来,中国和中东信息化产业方兴未艾,要加强双方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合作,打造后疫情时期合作新增长极。
三是交流执政兴国理念。当前,中东国家面临抗疫情、保稳定、促发展的艰巨任务,对民生关注和投入持续上升。此访中多国领导人钦佩习近平主席大国领袖风范和中方治国理政成就,赞赏中方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共享是中国新发展理念要义之一。中国愿结合中东国家特点,加强双方治国理政经验的交流,更多聚焦助力中东国家改善民生,更好实现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