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住兜牢底线,持续改善民生,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兜住兜牢底线 持续改善民生——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
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社会保障力度加大,教育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针对今年的民生工作,政府工作报告聚焦一系列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围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代表委员进行深入审议讨论。
织密保障网,兜住民生底线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养老金是“养命钱”,是否上涨、涨多少,每年都受到高度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养老金自2005年以来连续上涨,对老年人生活的保障力度不断提高。”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司富春建议,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提供更多符合老年人需求和承受能力的创新型养老产品。
谈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说:“可别小看5块钱,有利于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徐自强表示,今年再一次提高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医保基金池中的“水”多了,报销多了,老百姓看病就医的负担更轻了。
我国灵活就业人员两亿左右,这个群体的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问题,社会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卫红表示,新就业形态行业参与方劳动关系复杂、产业链涉及企业较多,建议统筹主管部门、平台企业、签约公司、社会组织等多方面资源,为灵活就业群体构建更有弹性、更符合现实需要的系统化社会权益保障体系。
解决烦心事,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紧盯老百姓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系列民生举措。
今年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当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较大压力,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意义重大。”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广东远光投资集团董事长蔡仲光代表说,这些举措有助于鼓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表示,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占新进入就业市场劳动力的大头,要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给予政策引导。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社会关注度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表示,深化“双减”工作,必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坚决纠治现实中各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表示,实施“双减”政策有效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建议通过广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完善教师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等,积极应对“双减”后教师负担问题。
针对一些家庭“不想生、不敢生”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
从优化生育福利到减轻养育负担、增加托育配套,代表委员关心生育政策落地生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马一德表示,提高生育意愿,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好幼儿园“入托难”、小学就学难、高价学区房等民生难题。
住房关系千家万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于会文说,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等存在返贫风险。“完善主动发现机制,救助帮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民政厅厅长张冬云说,加快完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规范简化救助流程,实现主动救助、高效救助、精准救助。
谈到防止因病返贫,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庄窠集镇西坪村党支部书记马天龙代表介绍了当地两个家庭最近遇到的难处。“对于刚刚脱贫的家庭,一场大病后返贫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马天龙代表建议,进一步扩大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减轻脱贫群众就医负担。
大力抓好农业生产,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
当前一些地方村集体经济薄弱、乡村振兴缺乏专业人才,发展遇到瓶颈。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说,因地制宜盘活山、水、林、田等资源资产,面向市场需求谋划特色产业项目,打造农产品品牌,带动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沙河市白塔镇栾卸村党总支书记李长庚表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者秦交锋、赵文君、孙少龙、谭谟晓、董瑞丰、胡璐、张研、邹多为)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