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听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讲述文物里的中国故事

来源:国际在线 编辑:admin 时间:2022-05-18
导读: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文物,不仅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灿烂文化,也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国际在线报道: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文物,不仅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灿烂文化,也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强调新时代的文物工作要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多渠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近年来,习近平在多个国际场合,通过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提出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曾向世界推介这一中华文化珍品。

  “1987年,在中国陕西的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20件美轮美奂的琉璃器,这是唐代传入中国的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璃器。我在欣赏这些域外文物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对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它们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

听习近平向世界讲述文物里的中国故事_fororder_2

法门寺博物馆八瓣团花描金蓝琉璃盘。(来源:央视网)

  千百年来,散落于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大量精美文物,犹如一颗颗珍珠串起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记忆。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开篇就提到了两件历史物证——“鎏金铜蚕”和“黑石号”千年沉船。

<audio width="250" height="50" "="" src="http://a3.cri.cn/M00/01/60/rBABDWKEUw6AQe8HAAwb1B6D5lU685.mp3" title="听习近平向世界讲述文物里的中国故事" controlslist="nodownload" controls=""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vertical-align: top;">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

听习近平向世界讲述文物里的中国故事_fororder_3

陕西历史博物馆汉代“鎏金铜蚕”。(来源:视觉中国)

  “鎏金铜蚕”为西汉的文物,1984年在陕西石泉县池河镇出土,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它不仅是汉代丝绸业和丝绸之路的重要象征和实物见证,也体现了丝绸在古代中西方贸易中的重要地位,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展现了中华民族2000多年前开辟古丝绸之路、打开中外友好交往新窗口的壮举。

听习近平向世界讲述文物里的中国故事_fororder_4

“黑石号”复原模型。(来源:上海博物馆)

听习近平向世界讲述文物里的中国故事_fororder_5

“黑石号”上打捞起的唐代白釉绿彩鱼底吸杯。(来源:上海博物馆)

  而千年沉船“黑石号”,则讲述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国与多国交往的历史。公元9世纪上半叶,从中国驶出的“黑石号”商船在印尼附近海域触礁沉没。直至1998年被发现打捞,在海底已沉寂千年之久。船上载有6万多件珍贵文物,其中90%以上为陶瓷物品,还有铜镜、金银器和银锭等,堪称是一次千年前“中国制造”的集中展示。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馆长陈威仁表示,正是“黑石号”这样的珍贵文物,让人们领略到亚洲文化的彼此交融和互鉴发展,“世界文明、亚洲文明一直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触动,文明是需要交流才会丰富、才会更坚强。我觉得交流对我们博物馆来说,对新加坡来说,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听习近平向世界讲述文物里的中国故事_fororder_6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来源:视觉中国)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讲好文物里的中国故事?习近平身体力行作答。

  2014年10月,“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在法国巴黎开幕。习近平和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分别为展览题写序言,并共同担任监护人。

  2018年4月,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期间,一同参观湖北博物馆精品文物展。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回忆,“在参观曾侯乙编钟时,总书记特别谈到编钟蕴含的礼乐文化和礼乐制度,有教化民众的作用,简明扼要指出了编钟的深刻内涵”。

  2019年5月,由习近平倡导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在同期举办的“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上,中国“曾侯乙”铜尊盘、沙特石雕人像、印度丰收陶……来自49个国家的400多件珍贵文物汇聚一堂。

  习近平曾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创始人、前院长鲁文•邓非常赞同这一观点,他认为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应基于对文化等各方面的理解,“我认为总体而言,文化有助于接受差异,让我们更加紧密并共同展望未来,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和谐’,在中国叫做‘合’,这是和谐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我们可以相互理解,并知道如何快速应对某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出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策划:苑听雷

  撰稿:王鑫

  记者:侯佳琦、邓雪梅

  签审:刘轶瑶

  监制:关娟娟


责任编辑:admin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0-2020 环球新闻传媒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3004180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