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许荣茂携多份提案建言新发展格局
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提交了《关于布局线上线下新场景,加速激发消费新潜力的提案》、《关于改革文物回流进口税收,推广文物回流试点成果的提案》、《关于后疫情时代助力华侨华人发展的提案》、《关于推进智慧治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的提案》、《关于优化人口结构,应对中国人口发展新形势的提案》以及《关于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多份提案,就挖掘消费潜力、助力国宝回归、发挥侨智侨力、智慧城市建设、助推湾区发展等社会热点问题建言。
锚定新发展格局 激发消费新潜力
百年奋斗,民族复兴,中国将迎来新的发展格局,进入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时期。而消费升级、数字化时代到来以及疫情突袭的三重影响催生了诸多新消费需求。因此,许荣茂在《关于布局线上线下新场景,加速激发消费新潜力的提案》中表示,借助线上及线下渠道搭建新场景、顺应新趋势,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内需迈上新台阶的应时之举。
提案中,许荣茂从三方面阐释了实施路径:首先,在线上场景拓新,发挥直播优势,同时在消费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诉求下,直播行业需持续借助新技术为其赋能,进一步实现供给侧升级;另一方面,在线下场景发力,发展免税特色产业;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之下,免税行业也可“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业务,将积累的服务经验扩展到海外,为中国及当地旅客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让国宝回家 构建推动海外文物回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的核心因素既是关键又是支点。传承历史文化,接续中华传统,只有把文化发展作为精神力量和增长极,通过加强文化领域的建设,才会为全体中华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提供坚强的思想与精神支撑。
随着国家的不断强大,越来越多的爱国和有识之士开始探索让国宝文物回家的路径。在这个领域一直倾注心血的许荣茂在《关于改革文物回流进口税收,推广文物回流试点成果的提案》中,呼吁探索更多通过商业途径让文物回流的新途径:政府官方力量与民间社会力量相结合,构建起推动多手段海外文物回流的成熟体系;在进口文物仅限用于非营利性展示和科学研究等公益性活动并主动接受海关等有关部门监管的前提下,适时进一步开放对公益性的非国有收藏单位降低或免征进口环节税;梳理进博会艺术品进口渠道的成功经验,提高国外文物类展商参与中国市场的积极性。适度推广试点成果,持续放大其对整个行业的溢出带动效应。
凝聚侨心侨力 积极迈向历史新起点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海外华侨华人的生存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经过接续奋斗,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初心不改,全球华侨华人正在克服困难,抢抓国家“十四五”规划及全球经济复苏的广阔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独特的贡献。身为侨商领袖,许荣茂提交了《关于后疫情时代助力华侨华人发展的提案》,从四个方面建议凝聚更广泛的侨心侨力,不断推进“民间外交”:鼓励海外华侨华人融入和回馈当地社会,积极开展民间外交;帮助华侨华人抓住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广阔机遇;不断提高领侨服务水平,保障海外侨胞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出台优厚的人才政策,有效承接和推进海外人才“回流”热潮。
顺势科创浪潮 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正在成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全新发力点,而只有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才能使中国拥有越来越多的核心竞争力。
而在科技创新赋能城市发展的实践中,如何实现社会治理的智能化,让数据“为我所用”,让城市运行真正“智慧”起来?许荣茂在《关于推进智慧治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的提案》中,从智慧城市建设实践层面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将智慧治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要在地方政府层面形成“智慧治理”思维,要加强对科学化城市治理的培训,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坚持智慧城市“全国一盘棋”,有规划、有步骤实施地方智慧城市建设;及时建立国家级智慧城市“中枢系统”;突出产业带动效应,推动智慧城市产业生态体系建设,积极培养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新兴科技产业体系;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人才的培养,及时建立国家智慧城市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在学科设计、技能培养等方面培养专业性复合型人才。
关注人口结构 前瞻性思考社会经济局势
我国人口问题正在转变,即从人口总量问题转向人口结构问题,为了最大可能缓解人口结构问题带来的社会经济负面影响,需要做更多前瞻性的思考。
忧心于民,履职于国。许荣茂在《关于优化人口结构,应对中国人口发展新形势的提案》中,对国家人口政策提出建议:提升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要多层次支持生育和养育,从婚育假期、生育津贴、托育服务、儿童照料等多方面减少家庭生育成本、减轻抚育负担;完善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拥抱科技革命,缓解劳动力结构变化后的人力不足问题;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制度。
借乘“双循环”东风 深度融入大湾区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更是传统对外开放的窗口,具备打造“内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样板的良好条件和巨大优势。
许荣茂在《关于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指出,第一,做好基础设施“硬联通”,大力发展智慧交通,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粤港澳智慧城市建设;第二,打通制度和机制“堵点”,完善外商投资法配套法规,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消除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壁垒;第三,推进一体化协同发展,进一步完善区域战略统筹,推动各城市之间的功能互补,强化各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联系;第四,加强金融有机衔接,加快发展金融科技,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第五,扩大人文与文化对接,不断丰富港澳青年赴内地交流活动,增加港澳居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