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实体经济,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5万亿
中国人民银行6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5万亿元,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3%,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2万亿元。专家表示,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M2增速超出此前市场预期,当前货币政策力度和节奏把握较好,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宜继续保持平稳。
新增人民币贷款好于预期
数据显示,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43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增3127亿元。
“新增人民币贷款好于预期,体现了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在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回落较快的情况下,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和结构都相对稳定,略超市场预期。从结构上看,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贷款增量与上月和去年同期均基本相当,新增结构占比稳定。
从居民部门看,温彬分析,5月居民部门短期贷款新增1806亿元,较上月有所回升;中长期贷款新增4426亿元,略少于上月和去年同期,或表明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房贷利率上行等对按揭贷款形成一定限制,但少增规模有限体现了居民仍有一定购房需求。
从企业部门来看,数据显示,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05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64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528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538亿元。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企业短期贷款继续下滑,而表内票据融资增加,意味着企业对短期资金的需求不高,银行则将表外转为表内。短期贷款下滑,一是因为现在企业现金流稳定,旺盛的外需和缓慢修复的内需,能为企业带来不错的营业收入。二是因为企业补库存动力不足,企业增收不增利情况下,生产比较谨慎。三是因为去年短贷到期规模较大以及监管严查经营贷。中长期贷款高增则体现企业对未来的经济依旧比较乐观,有扩产的动力。
社融规模增量回落属正常现象
数据显示,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9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27万亿元,比2019年同期多2081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97.98万亿元,同比增长11%。
“去年应对疫情期间,企业额外融资需求较多,金融机构予以充分满足,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明显高于正常年份。今年企业经营状况好转,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相应回落一些很正常。”在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看来,5月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合理增长,股票融资增速持续走高,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共同发力支持实体经济。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少增主要受表外三项和政府债券的影响。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规模都呈现减少态势,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下达晚于去年,也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形成一定拖累。
温彬表示,由于去年同期基数逐渐升高,加上近期防范风险的要求,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呈现下降趋势,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呈现结构性收紧特征。
M2方面,数据显示,5月末,M2余额227.55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8个百分点。
李奇霖分析,5月M2同比较4月走高,略超预期,一是因为5月社融主要依靠信贷支撑,存款派生能力较强,拉动M2增速加快;二是与金融同业往来相关,同业往来也有利于存款派生。
货币政策宜保持平稳
“当前货币政策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力度和节奏把握得比较好,体现了央行强调的稳字当头和注重跨周期供求平衡。”李迅雷表示。
温彬认为,目前国内需求复苏尚不充分,货币政策宜保持平稳,在资金市场扰动加大情况下,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结构性调节力度,帮助小微企业应对原材料上涨压力,支持稳岗位保就业,促进内需加快恢复。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货币政策宜维持稳健基调,预计央行将延续小额公开市场操作和等量续做MLF的方式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后续M2增速可能维持震荡格局。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