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要闻 > 正文

朱民谈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金融探索:最主要的抓手是零碳金融

来源:新京报 编辑:admin 时间:2022-01-10
导读: 在1月9日举行的第六届新金融论坛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副总裁朱民发表主旨演讲。围绕论坛主题“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金融探索”,

  在1月9日举行的第六届新金融论坛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副总裁朱民发表主旨演讲。围绕论坛主题“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金融探索”,朱民表示,对我国来说,目前金融探索最主要的抓手就是零碳金融的转型和发展,我们有经验有机遇,可以实现换道超车,建立世界领先的零碳金融体系。

  我国在2020年9月宣布“双碳”目标,即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朱民称,我国到2060年GDP可能是现在的4倍,但是碳排放量几乎会下降为零,这是一个巨大的科技创新的结构性变化。

  金融在里面的作用无疑非常大。他表示,第一件事就是从现在的绿色金融跨越到零碳金融。我国的绿色金融是全球领先的,但占总社会融资的比重还不高,整体规模还不够。

  第二件事要着眼存量规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煤炭、石油、冶金等六大高碳产业的资产规模达40.35万亿元,工农中建四大国有行对冶金、煤炭等“五大门类”的贷款余额达34.86万亿元。这些贷款普遍借款周期较长,风险和不确定性较高。

  朱民引述的一组研究结果显示,2050年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度以内,大约35%的石油储备、52%的天然气、88%的煤炭储备将成为“搁浅资产”,会较大贬值。清华大学绿色金融研究发展中心的研究显示,如果碳价上升、新能源价格下降,煤电公司对银行贷款的违约率会在10年内攀升。

  因而需要金融业对此进行管理,其最上层的框架是货币政策。朱民称,我国货币政策(传统目标)是(兼顾)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的“二支柱”,现在向碳中和目标的“三支柱”发展。同时,碳中和目标与经济增长、就业息息相关,所以推进经济结构变化,需要有结构性的货币政策。

  朱民还建议,我国需要制定零碳金融转型战略、路径和政策规划;构建碳中和目标下的风险偏好、激励机制、披露、服务创新;建立气候风险管理系统、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也要求金融机构从战略、技术到治理机制做好充分准备。(记者 程维妙)


责任编辑:admin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0-2020 环球新闻传媒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3004180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