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外汇市场展现较强韧性,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2023年上半年,国内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我国外汇市场韧性较强,人民币汇率预期稳定,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在2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上半年外汇收支情况进行了详解。
跨境资金呈现净流入格局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代客涉外收入30259亿美元,对外付款29792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467亿美元;银行结汇11325亿美元,售汇11307亿美元,结售汇顺差18亿美元。
王春英介绍,上半年我国外汇收支状况主要呈现五方面特点:一是跨境资金流动保持活跃,呈现净流入格局。2023年上半年,银行代客涉外收入和支出合计超过6万亿美元,处于历史同期次高水平。二是银行结售汇小幅顺差,境内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三是售汇率略有上升,企业外币融资延续平稳态势。四是结汇率稳中有升,境内外汇存款余额有所下降。截至2023年6月末,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境内外汇存款余额6061亿美元,较2022年末下降280亿美元,显示市场主体持汇意愿总体稳定。五是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截至2023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930亿美元,较2022年末增加653亿美元。
“当前,我国经常账户表现出较强韧性,一季度经常账户顺差为815亿美元,顺差水平是历史同期较高的。经常账户顺差和同期GDP的比是2%,仍旧保持在合理均衡区间。”王春英指出。
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不论从资金流动还是市场交易行为、市场预期的角度来看,中国外汇市场都展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和韧性。
王春英表示,我国外汇市场主体交易行为总体理性。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能够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根据国际贸易投资活动来选择合适的时点进行结汇和购汇。“比如今年1月份和3月份,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时候出现了购汇增加;6月份在人民币贬值期间出现更多的结汇。市场主体这种理性的交易行为进一步维护了汇率的稳定。”
针对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的情况,王春英分析,今年以来,期权市场一年期风险逆转指标总体呈现下行趋势,并维持相对低位,显示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形成一致性和持续性的贬值预期。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普遍认为人民币具有长期稳定的基础,人民币汇率预期基本稳定。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资本项下逆差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趋稳的态势,各类境外投资合计已经恢复净流入。跨境资金流动相对稳定,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今年以来,外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总体向好。上半年,外资净买入境内债券近790亿美元,扭转了去年净卖出的趋势。外资已经连续两个月净增持境内债券。“人民币资产具有分散化的投资价值和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配置的优势。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处于全球第二位,流动性很好,已成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布局的重要选择。未来,境外投资者还会继续增持、稳步配置人民币资产。”王春英指出。
惠企政策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动外汇管理改革,实施惠企政策,有效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提升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为帮助科技类中小微企业跨境融资,从2018年开始,我国在9个省市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便利高科技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去年5月,试点范围扩大到17个省市,覆盖了全国80%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截至目前,享受到这个便利化额度的企业平均每家借外债的规模达596万美元,平均的利率为2.64%,显著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始终是外汇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今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继续拓展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三方合作渠道,探索优化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的成本分担机制,鼓励银行减费让利,多种方式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希望涉外企业牢固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理性看待汇率波动,聚焦主业,杜绝汇率投机。”王春英建议。
王春英指出,未来我国精准科学实施宏观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畅通经济循环,经济有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对外汇市场的支撑作用会更强。同时我国外汇市场的调节能力和适应性显著增强,可以有效缓释外部冲击风险。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在跨境交易中人民币占比已经达到50%左右。这些因素都将进一步巩固我国外汇市场的内在稳定性。(记者 温源)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