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要闻 > 正文

尚福林:抢抓机遇,推动资管行业健康转型发展

来源:新华网 编辑:admin 时间:2020-04-27
导读:4月25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举办“资管新规两周年:新挑战与新机遇”线上专题会议。就资管新规出台两年以来所取得的进展、相关难点和问题、在新形势新挑战下如何更好地推进和执行;财富管理制度如何进一步统一规范、更好的促使居民财富流向实体

   4月25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举办“资管新规两周年:新挑战与新机遇”线上专题会议。就资管新规出台两年以来所取得的进展、相关难点和问题、在新形势新挑战下如何更好地推进和执行;财富管理制度如何进一步统一规范、更好的促使居民财富流向实体经济等话题进行研讨,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行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CWM50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出席会议,并以“抢抓机遇 迎击挑战 推动资管行业健康转型发展”为题做了讲话。

  资管行业近两年来在转型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尚福林表示,资管行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管、金融资产投资等各类金融机构广泛参与的金融服务细分领域。资管行业的健康发展对金融业乃至实体经济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前期规模快速扩张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嵌套投资、期限错配、监管套利等违规问题甚至是市场乱象,严重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资管新规”)出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监管部门加大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领域乱象整治力度,资管行业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以往试图规避宏观调控、着眼监管套利、拉长融资链条、抬高融资成本甚至自我循环的扭曲发展方式已基本丧失了生存空间。一是制度框架不断巩固。与新规相关的配套细则和监管制度文件陆续出台了10余份,还有部分正在征求意见或在论证起草过程中,涉及银行理财、信托、保险资管、券商资管等各个领域,系统性制度框架已基本搭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相继出台,细化明确了理财业务转型方向。《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统一了保险资管产品监管规则,拓宽了长期资金配置空间和投资渠道。公募、私募基金以及券商资管业务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基础性制度不断完善,业务运作进一步得到规范。二是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19年末,银行理财转型有序推进,18家银行获批设立理财子公司,其中2019年开业的11家均已实现盈利。保险资管产品2.8万亿元,市场份额保持在3%左右,是保险资金和养老金等合格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品种。基金、证券、期货、私募等机构不断增强主动管理能力,发挥投资顾问优势。其中,券商通过申请公募牌照、设立基金子公司等方式积极谋求转型。证券基金领域的资管业务总规模达到52万亿元,保持了稳健增长。三是行业健康度不断提升。同业、理财和表外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收效明显。以监管套利、隐匿风险为特征的同业通道业务规模大幅下降,借道各类资管计划意图让不良资产非洁净出表的违规问题得到重点整治,基本结束了通道业务“野蛮增长”。截至2019年末,证券、基金资管计划总规模约19.8万亿元,同比减少3.3万亿元。其中,以通道业务为主的单一(定向)资管计划规模同比降幅超过20%。信托业持续压缩通道业务,具有代表性的事务管理类信托资产余额10.7万亿元,近两年降幅分别为19.6%和32%。

  通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金融市场治理规范,金融体系整体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资管行业稳定性得以加强,风险趋向收敛。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金融业表现出了较强韧性,为后续恢复经济秩序、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增加金融资源投入,留出了政策调整空间。

  资管行业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

  尚福林认为资管行业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部位之一。各类参与主体因背景不同,发展进程不一,产品各有特点,在转型中面临的挑战各不相同。从行业类别看,银行理财以及通道业务相关的信托、资管计划受新规影响相对更大,过渡期内转型压力突出。从产品设计看,因资金池运作、多层嵌套的期限错配和套利空间被压缩,合规新产品的设计研发对机构主动管理和资产配置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资管新规过渡期内新旧矛盾相互交织,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内外不稳定因素冲击叠加,给资管行业转型增加了不确定性。

  资产端主要面临资产收益率和非标资产两方面挑战。一是资产收益率承受较大下行压力。在资管产品的底层资产中,债券等固收类资产占比很高。理财产品穿透后,债券(同业存单)等固收类资产占60%以上。欧美等发达国家采取量化宽松政策,相继进入负利率区间。再加上为应对疫情冲击,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带动固收类资产收益率整体下行,国债收益率降为负值或处在历史最低水平,客观上增加了追求长期稳健回报的固收类资产配置难度。另一方面,股权投资等权益类产品面临“资产荒”。受疫情对国内外经济的负面冲击影响,企业经营难度加大,偿债能力下降,信用风险上升,可配置的优质投资项目减少。二是非标资产的处置与承接面临两难。非标资产是资管新规规范的重点,也是难点。非标资产是在标准化融资体系下,因表内金融无法满足其融资需求而演化出的特殊资产。对它的认定标准日益趋严,近年来,非标资产规模有所下降,在社融结构中的非标融资规模和占比都在持续下降。非标资产中,既包括难以通过贷款、债券等手段融资的限控行业(比如房地产);也包含实体经济有效需求,如对地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及民营、小微企业融资。这部分资产的消化和转型面临两难:首先是其中的有效需求如何承接。原有银行理财资金或者公募资金受期限匹配等新规约束难以接续。当前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和信贷定向投放力度显著加大,表内信贷、直接融资增长迅猛,虽然为非标回表转标提供了机遇,不过仍需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正常回表势必加大银行资本消耗,特别增加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在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约束下可能挤占信贷额度,影响其他正常新增信贷需求。另一个是非标资产之所谓“非标”,正是因为难以满足正常融资手段门槛。简单通过银行表内信贷资金腾挪,也可能会加速风险向银行体系传染暴露。

  资金端主要面临三类资金的募集和匹配挑战。一是中长期资金募集难度加大。由于资管新规对非标资产禁止资金期限错配,需要为中长期债权资产募集更多长期资金。从实际情况看,个人投资者投资期限偏短的特点短期难以改变;机构投资者在当前复杂形势下,对资金流动性和现金流的需求提升,投资行为偏好有所改变。从上市公司披露的今年一季度投资数据看,机构投资理财产品的热情和持有理财产品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二是个人投资者预期引导仍待破题。突出表现在理财、信托产品方面。理财产品余额中85%属于个人投资者。不同于私募基金等高风险投资预期和更高的合格投资者门槛,现有理财产品以普通投资者居多,并且形成了“隐性刚兑”和“固定收益”的预期。培育这类资金长期投资、风险投资理念任务艰巨,不仅关系行业的发展,更可能影响社会稳定。三是通道业务压缩后,券商资管缺少合格资金来源替代。信托、券商等承担通道角色的业务需要重塑,原有的通过层层包装在不同主体间流转的资金会随着通道的压缩逐步被挤出,且受新规约束也难以填补。

  处理好资管行业转型发展的几个关系

  尚福林认为在资管新规发布两周年之际,资管行业处在既往开来的转型关口,应当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服务实体经济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要在资金端,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寻求在更高水平上提高储蓄转化投资的效能,更好实现所托管资产的保值增值,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与此同时,防范化解风险也是资管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资管行业已事实上打通了金融不同业态间资金链条,极易引发跨行业、跨市场、跨地域的金融风险传染。近年来,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风险经过专项整治虽已有明显好转,仍不能放松警惕。一方面,需要继续巩固整治成果,格外警惕脱离实体经济需求的“野蛮增长”。另一方面,随着金融产品结构日趋复杂,在创新业务品种、拓展业务空间等方面,还要继续坚持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遵循金融本质规律,扎牢监管制度藩篱,依法合规展业。

  二是处理好融资结构整体优化与行业细分发展的关系。我国资管行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十分巨大。需要进一步优化金融体系融资结构并推动资管行业的差异化发展。

  三是处理好机构转型与投资者教育的关系。尚福林称,资管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对风险的主动管理能力。从目前数据看,无论是银行理财还是券商资管,资金和资源都呈现向头部机构整合聚集的趋势。资管新规的过渡期是各类市场参与者找准自身定位、提升投研能力、提高风控水平、丰富产品体系的宝贵机遇期。同时,也要把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机构与投资者间的很多问题的核心是把金融产品卖给了错误的对象。所以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强化投资者适当性和销售合规性管理。也要压实金融机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义务和主体责任。

  四是处理好新产品发行与存量老产品消化的关系。未来一段时间,新规实施前发行的存量理财产品还会与按新规发行的合规产品并存。由于资管新规对新产品合规性的约束较多,普通投资者也需要逐渐适应对净值型收益波动和期限配置要求。短期内,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发行合规新产品会遇到一定挑战。

  在过渡期内,一方面需要推动理财业务平稳过渡,另一方面更加需要保持转型定力,按照既有目标稳妥推进。

  尚福林还提出要处理好国内行业培育与国外市场竞争的关系,金融业对外开放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引进来”的过程,也是完善资管市场建设,提升资管行业整体水平的过程。国内资管机构也应当抓住机遇,对标国际规则,主动学习吸收国际资管行业先进成熟的投资理念、经营策略、激励机制和合规风控体系。同时,也可以积极探索“走出去”,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实现金融资源更高水平的优化配置,提升资管行业整体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0-2020 环球新闻传媒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3004180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