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关注 > 教育 > 正文

北京大学扎实做好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来源:教育部 编辑:admin 时间:2020-11-30
导读: 北京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培养的根本任务,把提升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坚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基础学科为基石、以学科交叉为牵引,持续优化学科、学术、学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努力培

  教育部简报〔2020〕第23期

  编者按: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要求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民群众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培养适应多领域需要的人才。孙春兰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完善配套措施,凝聚工作合力,全面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近年来,各地各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现将有关经验做法予以编发,供参阅。

  北京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培养的根本任务,把提升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坚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基础学科为基石、以学科交叉为牵引,持续优化学科、学术、学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努力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思政教育。坚持理论为本、内容为王、问题导向、形式创新,加强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着力打造“北大思政课”品牌。充分利用“马工程”教材,采用老中青结合的团队教学,建立健全课程主持人、课堂主管人、主讲教师、助教“四位一体”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教学形式,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师大讲堂,将课堂互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传统授课与网络教学相结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思政实践课程建设,近千名研究生组成83支实践课程团队,深入革命老区、改革开放前沿接受思想洗礼。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讲师团,以“新时代新使命新青年”为主题,制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现实”“马克思主义与青年”“形势与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五个专题的理论宣讲体系,加强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和传播。疫情期间,开展“云思政”活动,努力打造“一堂金课”微党课、“一场对话”微访谈、“一线观察”微观察、“一次相聚”微班会等系列“思政金课”。

  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优化学科布局。坚持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学科布局的统筹规划和专业设置的调整优化。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新设应急管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2个目录外二级学科。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设置数据科学、纳米科学与技术、整合生命科学3个国家交叉学科。依托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本硕博贯通的新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建设“碳基电子学研究中心”,大力培养纳米电子学拔尖人才;适应芯片行业发展需求,对设置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2个学科进行研究论证。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积极筹建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等平台,进一步完善高层次公共卫生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以基础学科为基石,创新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基础学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根本性、先导性作用,将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等基础学科作为北大“双一流”建设的“四梁八柱”。探索设立“加强基础研究专项”,在量子材料、干细胞、生物医学成像、基因测序、重大及常见多发疾病等若干前沿领域建设了一批基础研究特区,推出《儒藏》、《马藏》、中华文明文物基因库、中华文明传播史等人文社会科学重大基础项目。加强包括北京国际数学中心在内的一批基础研究机构建设,通过联合培养博士生等形式大力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加强基础人文学科特别是“冷门绝学”课程和研究团队的建设,开设梵语、巴利语、于阗语等多门非通用语种课程。整合古代文学、古典文献与古代汉语等领域,开设“古典学直博生项目”,通过重基础的跨学科培养、重交叉的联合导师制和重交流的国际化培养机制,培养一批对世界古代文明有深刻理解的学术人才。加强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联合制订培养目标,主动建设优质“订单式”联合培养项目,培养输送一批急需紧缺人才和后备人才。

   以提升质量为目标,推进内涵发展。调整研究生招生结构,按照增量安排、存量调整的原则,稳步推进招生改革,不断提升生源质量。合理控制硕士生招生规模,适度扩大博士生招生规模,支持博士生招生名额向重点领域、高水平教师和团队倾斜,在保障基础学科发展的同时,通过设立“科研博士支持计划”、人文社科专项计划等,服务重大科研项目需求。加强培养质量体系建设,修订完善《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实施细则》,注重综合考试、开题报告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强化学术写作训练要求,建立学术创新成果综合评价机制。推进学术交流和跨学科人才培养,打造才斋讲堂、黉门对话、研究生暑期学校、博士生学术论坛等品牌项目;组织“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际组织”证书项目、暑期国际实践团等,构建国际化培养体系。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修订《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在全校范围内推行新聘教学科研岗位的教师直接确认导师资格,选拔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加入导师队伍。组织举办“新聘任博士生导师论坛”,推出“导师指导能力提升计划”,完善培训制度,提升培养能力。确立师德师风鲜明导向,在研究生导师资格遴选及年度招生资格审核中,加强对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等方面的考核与评价。


责任编辑:admin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0-2020 环球新闻传媒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3004180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