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发布系列报告,5G发展正当其时,网络建设应适度超前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相关专家发布系列报告,对5G发展的历史必然、应用领域、网络建设路径和技术成熟性等方面进行深度系统解读,以帮助理解5G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5G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当前全球5G发展整体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我国5G商用一年多来,在网络建设规模、终端上市品种数量、用户发展以及应用培育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相关专家表示,我国大力推动5G发展正当其时,网络建设应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具体应用需要面向个人(2C)和行业(2B)两个方向同时发力。
5G创新适合国家和产业发展需求
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和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韦柳融表示,移动通信技术每十年一代,当前正是全球移动通信网络从4G向5G过渡时期,我国站在全球前沿布局5G网络、推动5G应用创新发展,是满足国家和产业发展需要的决策。
首先,利用5G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是当下国家战略发展需要。5G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它将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不仅有可能形成一系列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还有可能为经济社会各领域赋能,带来经济形态乃至社会形态的革命性变化。据中国信通院预测,到2025年,5G可拉动电信运营商网络投资约1.2万亿元,带来的信息消费规模累计将超过8.3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累计约10.1万亿元。
目前,我国是5G技术标准的重要主导者之一,并在设备、网络、应用方面拥有优势。探索5G应用发展,将有助于把我国领先的技术创新优势转化为市场创新优势,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利用技术创新构建新产业、新生态的经验,这种经验对于我国未来长期发展弥足珍贵。
其次,移动用户流量增长推动网络扩容,移动网络向5G演进是顺势而为。近年来,随着移动流量资费的下降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丰富,移动用户流量持续增长。移动用户数据流量的不断提升,使得我国原有网络难以支撑众多用户的业务需求,迫切需要能够承载更大容量的网络。
在这一趋势下,原有移动网络急需升级扩容。我国5G采用中低频段组网,5G与4G基站基本实现同站址,即5G基站数量基本与4G基站数量一致。单个5G基站容量是4G基站的10倍以上,价格约为其2倍,这意味着5G基站建设的性价比是4G的5倍以上。
最后,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需要5G基础设施予以支持。在过去一年里,5G行业应用在多个领域展开探索,目前已在工厂、矿山、港口、医疗、电网、交通、安防、教育、文旅及智慧城市等领域逐步获得认可,并初步形成有望规模商用的应用场景。
网络建设要坚持适度超前原则
王志勤和中国信通院无线电研究中心无线应用与产业研究部高级工程师张从武认为,网络建设是5G商用和业务发展的基石,且投资巨大。5G网络建设“宁可路等车,不能车等路”,应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同时面向个人(2C)和行业(2B)建设广域覆盖网络,为应用创新繁荣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首先,从建网节奏看,5G网络建设应坚持适度超前原则,为应用创新繁荣提供高质量信息基础设施支撑。当前,为保持网络领先优势,有必要继续保持适度超前的5G网络建设节奏,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升网络供给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我国5G商用1年半时间,建设超过71.8万个5G基站,实现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2021年,我国提出再新建60万个5G基站的目标任务,实现地级以上城市5G网络深度覆盖,这是较为科学和审慎的。
其次,从覆盖范围看,广域覆盖对5G可持续发展和用户感知提升极其重要。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先进行普遍广度覆盖,再深度覆盖优化,不断提升网络覆盖水平,5G也不例外。5G个人用户服务需要广域覆盖的网络,支撑千行百业数字化应用同样需要广覆盖、质量良好的5G网络。很多在较广区域开展的2B应用,如智慧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监测、5G急救车等,都需要广覆盖的5G网络支撑。在工业领域,也需要广域5G网络来满足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和数字化管理为特征的工业互联网需求。
再次,从网络部署策略看,坚持精准化集约化建网,持续降低建网成本是5G行稳致远的有力保障。5G网络建设初期投资较大,但通信与交通、市政等跨行业基础设施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正在推进的偏远地区5G异网漫游试点等政策举措,都会推动持续降低5G建网成本。例如,过去一年多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建共享5G基站36万个,节约建设成本超过700亿元。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也正在进行5G建设合作,共建共享700MHz5G网络。同时也要认识到,由于5G基站的大带宽配置、大规模天线的应用和更强的计算能力,5G基站功耗比4G更高,相应地带来维护成本一定程度的增加,而网络运营管理还不够智能化。下一步,需要推动行业企业加快5G设备低功耗关键技术工程化攻关,降低单设备能耗。此外,还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自动化网络运营等创新技术对5G设备统一监控,进行能源智能管理优化,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能耗利用水平。
面向个人和行业两个应用方向同时发力
王志勤和中国信通院移动通信创新中心国际标准研究部主任工程师魏克军表示,当前5G已进入商用阶段,全球均采用国际标准组织3GPP制定的5G第一版本国际标准,该5G标准可基本满足2C业务和部分2B应用。
5G后续国际标准的演进方向,一是满足细分物联网的应用需求,针对工业互联网、5G车联网、医疗等特定物联网领域的不同场景及应用提供更精准的技术方案;二是支持更多中频和更高频段,支持6GHz等潜在中频段,并将探索支持更高工作频段,目标频段预计将达到100GHz;三是5G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5G网络效率,支持5G网络更高效地承载人工智能应用。5G技术标准的持续演进,将进一步释放5G潜能,赋能各行各业,为我国5G新基建注入新动能。
王志勤和中国信通院无线电研究中心无线应用与产业研究部主任李珊认为,5G需要面向2C和2B两个应用方向同时发力,创新模式需从“模仿式创新”转变为“引领式创新”。
2C是2B应用的基础和延伸。在某种意义上,5G个人应用是5G的基础性应用,个人应用领域的创新可以进一步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为各行业赋能。移动通信最基本的功能是为人服务的,因此2C是5G应用发展的“基本盘”,2B是5G应用发展的“新空间”。5G的高速率、大连接、低时延特性,使得5G能够支持更为广泛的应用,在满足个人需求的基础上,从5G开始移动通信开始探索面向行业需求的应用空间。
未来我国基于5G的2C和2B应用需要齐头并进、协同发展,不断探索5G应用场景,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记者 张汉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