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智能交通从运力时代向算力时代的跨越
交通是经济行稳致远的压舱石,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智能”成为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质量变革、效力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力量。
智能交通在我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年来,随着算力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与交通运输业加速融合,智能交通已成为现代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我国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一批“车路协同”“车网互联”的智能网联汽车正加快发展,一个“安全、畅通、低碳、高效”的交通网络正在加速构建,交通行业正实现从运力时代向算力时代的跨越。
安全定义汽车:智能网联的安全性加速提升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等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加速渗透,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行业公认的发展方向。
在此背景下,新型汽车产品逐步成为车轮上的数据中心,车载软硬件配备也变得更加复杂。据统计,如今的汽车有多达150个车载控制器和大约1亿行软件代码,支撑自动驾驶、网联通信、人机交互等新兴功能的实现。与此同时,高度复杂的汽车电子电气系统、通信网络和软件配备也为针对车辆和道路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创造了大量机会。
按照技术成熟度由低到高,业内一般将自动驾驶分为L0至L5六个级别。其中,L3到L4的跨越意味着将驾驶权交给车辆,完全不需要人类驾驶员接管车辆。目前,市面上的乘用车所采用的自动驾驶功能大多处于L2。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采用L2的新车渗透率为23.2%,L3在少数车型中规划量产,L4和L5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然相对遥远。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一个多方共建的生态体系,其中,车辆是载体,实现智能化是目的,而网联化是核心手段。“软件定义汽车”逐步成为共识,操作系统及中间件是智能网联演进的核心基础。
智能网联汽车正加快发展,在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方面,工信部数据显示,全国已开放测试道路里程超过5000公里,带动智能化道路改造升级超过3500公里。
目前,安全问题依然是智能网联汽车最重要的考量。路况复杂多变,一旦出现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无论是硬件定义汽车还是软件定义汽车,甚至是信息数据定义汽车,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立足点,那就是安全定义汽车。因此,为了实现更有效地提高车辆产品安全防护效果,同时合理控制成本,对于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网络安全应做到“早打算、早布局”。
从安全需求、防护措施、应急响应等角度出发,设计动态安全管理流程,构建标准化安全开发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概念阶段的设计就要将网络安全纳入其中,制定网络安全目标,指导开发过程;在产品发布前要进行相关的验证测试和渗透测试,以保证发布产品的网络安全性;在产品运行维护阶段,不断检测监测车辆的网络安全性,做到及时响应。安全设计是开发、需求分析阶段的必要环节,而不是在产品下线后“修修补补”的工作。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稳妥、迅速地推动自动驾驶“上路”,折射出自动驾驶企业、车企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共同愿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广东省深圳市出台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在安全责任划分方面指出,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在无驾驶人期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属于该智能网联汽车一方责任的,由车辆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业界普遍认为,这一规定将为智能网联汽车上路扫清最后的障碍。
用算力编织综合立体的智慧交通体系
人们上班、购物和休憩等一系列出行活动产生了城市的交通需求,不同活动区域的位置又与土地性质息息相关。在土地利用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人口的增长带来交通需求的激增,交通工具数量直线上升,交通线网越织越密,城市交通承受着极大的压力,随之而来的拥堵、事故等问题降低了群众出行的幸福感、获得感。
进入新时代,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是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利用新技术赋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加快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提高基础设施应用效率和服务水平,是我国综合交通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算力赋能运力,衍生出丰富的智慧交通产品,在城市交通规划大数据平台研发与应用实践、铁路与轨道交通新基建、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平台、交通规划设计、交通治理等领域广泛落地。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积极布局智慧交通,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国电信天翼云的智慧物流云平台以数据、业务两大中台为依托,为相关部门提供运行监测预警、应急指挥调度等核心功能,打破执法与监督部门间的数据壁垒,目前已经在江苏、湖南、湖北、安徽等6个省市落地,江苏省盐城市应用该平台后,全市货车超载率由最初的71%下降至5%。
中国移动积极发展5G、高精度定位等新型基础设施,着力打造国家级智慧交通行业基础平台,“5G﹢北斗”目前已经产生了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车路协同项目、苏州高铁新城智能网联示范区项目、厦门BRT高精度定位项目等多个成果案例。
中国联通在四川宜宾三江新区打造的车联网智能化应用场景项目,包括智慧接驳、智慧物流两条车路协同示范线路。智慧接驳线总长6公里,设5个站点,投放4辆新能源公交巴士和两辆新能源轿车,车辆自动驾驶等级达到了L3标准。智慧物流线全长6公里,投放两台新能源重卡,智能、高效、安全的新一代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正在三江新区初步形成。
智能交通是新技术的“集大成者”
工业4.0时代的到来将传统交通运输产业加速推进到智能交通阶段,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智能交通进入发展“快车道”,也按下了便民利民的“加速键”。从高速公路到城市道路,从日常出行到物流运输,智能交通给千行百业带来的变化正在全国上演,在各项新技术的催化下,“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不断抵达新境界,智慧化、数字化正在成为我国交通发展的新亮点。
如果把智能交通比喻成一条路,那么,以5G、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就是照亮这条路的灯,正是因为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驾驶、自动化码头、智慧停车、网约专车等应用才能实现。技术为交通智能化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其中,云计算发挥出交通基础设施最大的效能,通过“监控﹢计算”,可以获取城市里每一个路段、时段的车流信息,用智能算法进行预测再通过全局调整,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大幅提升城市交通运营效率。而作为排碳大户的交通运输行业,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将有助于减少交通环境污染。
交通运输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是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智能化开启了交通运输的新时代,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线上线下新消费模式日渐普及,智慧路网、智慧港口、智能航运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在智能交通公共服务场景中,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通过整合挖掘出行信息资源,可为公众提供“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全过程的人性化服务,同时,又可为道路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公众实时数据。未来,智能交通服务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智能交通是新技术的“集大成者”,在新基建战略中,大数据中心、新能源、5G基建、人工智能等领域,都将汇聚在智慧交通的场景中,智能交通在新基建背景下正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通过与新技术融合,将为人们构筑一个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助力我国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场景如何创新,归根结底,智能交通只有落到实处、惠及百姓,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撰文 张鸣 吴可晴 方正梁 李玥)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