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热点 > 正文

上海瞄准了核爆点和新风口培育新质的生产力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admin 时间:2024-03-01
导读: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全长三角造”机器人已应用在吉利临海基地白车身焊装产线。 资料照片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跨境电商、全球链接、绿色能源……上海正着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在稳住工业大盘中坚定转型升级,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3800亿元、规上企业约350家、人才规模超25万人;发布国内首部人工智能省级地方性法规、开放三批58个应用场景、10所高校设置人工智能相关专业、43个项目入围工信部揭榜挂帅……这是上海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交出的答卷。

  站在“新风口”,上海正聚焦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和人才集聚,紧抓大模型、智能算力、科学智能、具身智能等“核爆点”和“新风口”,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2023年,为推动上海大模型创新发展,构建开放安全创新生态,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上海发布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11条措施,包括实施大模型创新扶持计划、建立大模型测试评估中心、实施大模型智能算力加速计划、构建智能芯片软硬协同生态,以及在相关集聚区内,探索创新监管机制。

  机器人

  从宝武的工业机器人“集体上岗”,到傅利叶智能的通用人形机器人面世亮相……作为全国首个机器人密度纳统城市,上海重点产业规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达426台/万人。

  2023年,上海工业机器人产值为249.02亿元、产量约6.6万台,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全长三角造”机器人出货量达2338台。

  在上海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聪明、高效的机器人“员工”将来自温州的轴承、衢州的伺服电机、苏州的谐波减速机精准集成,每12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机器人,产业链韧性和效率显著提升。

  根据《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上海将在品牌、应用场景和产业规模方面实现“十百千”突破——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

  跨境电商

  广州的美妆、深圳的数码产品、湖州的童装、温州的鞋具、台州的塑料制品、金华的保温杯……每天,一批批中国制造的优质商品正通过上海的跨境电商企业,加速走进海外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一边是作为中国深度链接全球的核心枢纽,一边是冉冉升起的全球贸易新势力,上海正不断发挥区位与产业优势助力跨境电商让更多人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数据足以说明一切——2023年,上海空港口岸跨境电商出口申报4.4亿票,比上一年猛增近2倍,创历史新高,出口总值超850亿元人民币。上海空港口岸已成为跨境电商推动国货出海的重要通道。

  2022年9月上线的多多跨境平台,至今已先后在40多个国家与地区开通业务,每天出口包裹量超过40万个。上海涌现的跨境电商平台正和全国的外贸经营主体一起,将国货出海的“蛋糕”不断做大。

  与此同时,上海也在用一股股政策春风加速跨境电商的发展:5分钟数据匹配海关放行电商货物即刻搭乘航班出运、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包裹零售出口实现规模化运作、打造“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探索国际电子商务互利共赢的合作新模式……上海持续深化跨境电商综合改革,创新举措、打通堵点,推动跨境电商成为促进外贸增长的重要动能。

  产业链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一个充满韧性和活力的产业链。

  上海一直以来对龙头“链主”企业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是众多外资企业和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区域总部、研发总部的首选地。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962家、563家;特斯拉、英特尔、西门子等在沪海外企业基本形成了立足上海、基于长三角、联通全球的研发投入和工业知识产权创新体系;本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创新特色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在上海呈现集群化发展。

  从空间维度来看,产业集群效应在上海展露无遗:张江科学城、G60科创走廊、漕河泾开发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等,一系列成熟的或未来的产业集聚手笔正在着墨着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而面向更广阔的长三角,上海集聚的产业链与周边城市的产业链深度关联、互为支撑,产业链动激发经济能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经济圈。

  栽下一棵参天大树,打造一片丛林生态,上海作为“链主”,用集聚效应在科技创新产业的竞争中抢占全球话语权。

  新能源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能源作为绿色产业中的一颗耀眼明珠,在上海,其正展露出蓬勃的生命力,体现着经济澎湃向前的新动能。

  向外,2023年上海出口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1677.9亿元,增长42.2%,占同期出口总值的9.7%,拉高出口整体增速2.9个百分点。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年度出口值首超千亿元大关,达1208.9亿元,增长43.9%。每天都有一艘艘离港的滚装轮船将中国制造的电动载人汽车运往全球,这已然是上海港口的常态。

  观内,在生产端,上海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29万辆,同比增长35%,其中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全年交付94.7万辆汽车,在特斯拉全球产能中占比过半;在需求侧,截至2023年底,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28.8万辆,排名全球城市第一,上海2023年已经新增5.1万个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2024年计划还要新建1万个。交通只是一个侧面,如今,从光伏发电到海上风能,从绿色用氢到储能技术,上海正多向发力探索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走出一条超大城市能源转型的新路。

  向“新”而行、向“绿”生长,上海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故事一直更“新”中。

  变革

  C919国产大飞机累计交付4架,安全载客超8万人次;首艘国产大型邮轮交付运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刷新了中国一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一批上海成果,正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目前,上海已牵头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37项,实现“卡脖子”关键装备、核心部件与工业软件突破40余项,实现新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新软件首版次超300余项。

  截至2023年底,上海已开展三批零碳创建和示范单位评审工作,发布了29家零碳示范名单,包括零碳工厂20家、零碳数据中心2家、零碳创建园区7家,涵盖了生物医药、汽车、高端智能装备和电子电器等上海市重点产业。

  瞄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上海正以新型工业化做强城市核心功能,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上海智慧、上海模式。(记者 姚玉洁 贾远琨 龚雯 王默玲 程思琪)


责任编辑:admin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0-2020 环球新闻传媒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3004180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