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发展高端制造业是重要一环
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需把首都自身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结合起来,建设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
继3年前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后,于日前召开的中共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再次提出,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唱好京津“双城记”,推动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城市群被认为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区域空间形态的最高组织形式。而世界级城市群,则是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人口和产业空间形态。目前公认有北美五大湖、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和中国长三角六大世界级城市群。
此次北京全会提出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说明京津冀城市群离世界级还有努力的空间。而在“十四五”期间,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又面临着区域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科技合作与科技博弈等诸多挑战。
夯实产业基础,提高经济总量
世界级城市群门槛并不低,包括人口、面积、经济总量等指标的总体规模,也必须是世界级的。中国目前属于国家重点建设的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五大城市群,其中长三角事实上已经成为世界级城市群。
按照前述标准,据学者预估,京津冀要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其经济总量至少要达到两万亿美元,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至少应达到15%左右。但数据显示,2019年京津冀经济总量不足1.3万亿美元,占中国经济总量也不足10%。而且,1978年刚改革开放时,中国GDP前十的城市北方占6个,包括北京和天津,但到2020年三季度结束,北方仅剩北京在榜。因此有舆论称,中国经济已正式进入“大南方时代”。
要瞄准世界级城市群目标,就当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总量,要培育有潜力的经济增长极。这也是北京此次全会提出要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唱好京津“双城记”的用意所在,要在空间上培育更多经济增长极,以此支撑世界级城市群的经济总量。
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还迫切需要具有相当经济实力和广阔腹地的中心城市以及二级中心城市作为支撑,来承接北京的产业和人口溢出。从过去几年非首都功能疏解出去的北京制造业企业承接地来看,大部分都流向了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
与此同时,还要加快产业升级,构筑区域性产业协同机制。尽管北京的科创能力很强,但北京不少科技成果都转移到了长三角和珠三角。这就需要天津和河北创造更多条件来承接北京的科技成果转化。
发展高端制造,带动北方复苏
毋庸讳言,世界级的京津冀城市群必须以首都为核心。而“北京自贸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的“双区叠加”,意味着确保经济增长仍是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要为稳增长、稳投资、稳外贸发挥核心先导作用,同时也意味着北京将迎来更多的产业机会。
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这就需要北京平衡好非首都功能疏解与稳定制造业比重之间的关系。而对于北京工业项目的选择,中央也已明确要求“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
为此,发展高端制造业将是北京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密集度高、制造业增加值在全国占比高的“双高”区域,也理应在中国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整体战略中起引领带动作用。
也因此,北京此次全会明确强调,坚持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方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北京发展进入新阶段,高端制造业发展不仅迎来战略机遇期,更是承担起了推动北京乃至全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任。
而北京发展高端制造业的独特优势在于,高校与科研机构集中,首位度不仅全国最高,世界范围也较罕见,而且央企聚集,企业研发优势无可比拟,军民融合条件也最好。但北京目前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11.4%,低于全球16%的平均值,也低于上海、深圳、宁波等南方城市。这意味着,创新驱动北京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也证明了北京制造业高端化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毫无疑问,在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中,必须推动北京高端制造业发展,并把首都自身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结合起来,建设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这就要求,既要注重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创造性与积极性,同时又要加强城市合作、产业分工与政策协调,朝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目标齐头并进。(作者系中制智库研究院副院长、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 谢良兵)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