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澄阁四库全书河洛文库》书目遴选研讨会在洛阳召开
“四库”赓续 “三记”添彩
《文澄阁四库全书•河洛文库》书目遴选研讨会在洛阳召开
本网洛阳2月26日讯(刘琳 徐林昌)被誉为“中华文化万里长城”的鸿篇巨制——《文澄阁四库全书》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河洛文库”书目遴选研讨会,今天在千年古都洛阳隆重召开,这是继首届中国《文澄阁四库全书》洛阳论坛,在洛阳召开半年之后的又一次文化盛会。中共洛阳市委宣传部、洛阳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洛阳新华书店、洛阳市图书馆等单位领导以及著名文史专家徐金星、孙继刚、薛瑞泽等出席会议。
据悉,这次在洛阳孟津魏家坡绿城·春风江南举行的《洛阳伽蓝记》《洛阳牡丹记》《洛阳名园记》首批文献以“三记”的形式载入《文澄阁四库全书•河洛文库》的研讨会,旨在通过对“三记”的论证和研讨,从不同侧面展现洛阳在中国古文献史上的独特地位和巨大影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以洛阳为中心的广袤河洛大地上产生过一大批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伟大人物,诞生过一大批奠定中华文化基因、传播华夏文明思想的华彩典籍,清晰地印证了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和坚守文化传承。《文澄阁四库全书•河洛文库》还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快整理、编纂、缮写、出版的进程,在不久的将来向全国人民奉献这一丰硕成果。
在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典籍中,以“记”这种体裁命名的著述很多。早在十年前,洛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在编纂《中国河洛文化文献丛书》时,就对现存以“记”为体裁的洛阳文献典籍,进行了系统的搜集,精心遴选整理,将其中12部记汇编成册,并命名为《洛阳十二记》,以原版影印的方式,由中州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在众多以“记”命名的著述中,最具盛名的首推《洛阳加蓝记》《洛阳牡丹记》和《洛阳名园记》。成书于东魏武定五年(547),由北魏抚军司马杨衒之撰写 的《洛阳加蓝记》,以北魏佛教的盛衰为线索,以洛阳城的数十座寺庙为纲领,在对诸多佛寺形制规模的描摹和始末兴废的勾勒中,反映了广阔的政治经济背景和社会风俗人情,再现了北魏都城洛阳四十年间的政治大事、中外交通、人物掌故、市井景象、民间习俗、传说轶闻等。在中国佛教和文学史上颇具重要地位,与《水经注》《齐民要术》合称北魏三大奇书。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对洛阳市花---牡丹的品种、栽培历史及与牡丹有关的习俗进行了系统地记述,给予了(牡丹)“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的赞誉,由此奠定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历史地位。由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撰写的巜洛阳名园记》,记述了西京洛阳十九所园林的兴衰起伏,揭示了“洛阳之盛衰者,天下治乱之候也”和“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的历史规律,表现了作者对衰微国势的清醒认识和深刻忧虑,极具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与会专家及学者纷纷发言。
与会的专家学者通过对《洛阳加蓝记》《洛阳牡丹记》和《洛阳名园记》的历史价值、版本源流、缮写校勘以及出版发行等事宜的深入研讨和论证,一致认为,编纂《文澄阁四库全书•河洛文库》的条件业已成熟,盛世修典,大势所趋,洛阳应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尽快立项!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这些古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要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古籍工作的发展方向,为我们完善古籍工作体系、提升古籍工作质量、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提供了根本遵循,以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冠以“河洛文库”之名,入选的洛阳历代典籍,并分门别类地编入《文澄阁四库全书》中,既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又相对独立,这不仅是对河洛文化的完美诠释, 也是对《文澄阁四库全书》的增色添彩。具体到书目的遴选,专家们认为,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量体裁衣的原则,因为有些文献卷帙浩繁,多达数百万字,如成书于洛阳的《资治通鉴》,有三百余万字;有的名篇佳作,只有区区数千字,如《洛阳牡丹记》,仅二千七百余字。采取同类合编的形式,节约资源,统筹兼顾,稳妥有序。此外,专家建议,手工抄写完全不同于影印,影印是机械时代的产品,手工抄写体现的是抄写者的人文精神,在缮录人员遴选方面,要选择具有不同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的楷书书法家,并制定严格的繕录规范,既要充分尊重古籍的整体原则,也要根据现代阅读的需要,增添一些新时代阅读习惯的要素,并做到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研讨会还就图书的出版和发行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和意见,专家建议应加强与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组委会、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发展中心的协作与配合,共襄河洛文化盛举。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与学者合影留念。
《洛阳三记》作为《文澄阁四库全书•河洛文库》首篇之作,用工楷手抄,既是当代工楷艺术之集大成,又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采用特制手工徽宣印刷,古式线装装帧,古色古香、浓厚典雅,无不彰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极富观赏、收藏和研究价值。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