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民的增收,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解码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促进农民增收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会议从加大推进力度和更加明确重点两方面对乡村全面振兴提出要求。下一步,要抓住产业发展关键,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通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会议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讨论稿)》。
“有力就是要求各级政府把乡村振兴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资金、人才、政策等要优先保障。有效就是要尊重农业特点和乡村建设规律,从解决农民最迫切、最急需的事情开始,不搞形式主义。”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说。
2003年6月,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行动。如今,浙江全省90%以上的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
“20年来,‘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庞静泊表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是下一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地方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受程度推进工作,各有步调地朝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稳步前进。
朱启臻表示,会议强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其重要意义在于一张蓝图绘到底,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乡村振兴要有久久为功的精神,不能朝令夕改,搞半截子工程。”他说。
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
会议提出,“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近些年来,乡村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形成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各具特色的产业,个性化、多样化产品更加丰富。产业链条也不断延伸拓展。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9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乡村休闲旅游稳步恢复,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对于此次会议强调“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这意味着乡村产业发展要立足资源优势,把地方特色发挥出来。庞静泊也表示,乡村产业发展各地要立足乡村特色资源,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不断延长产业链、丰富新业态。
曾衍德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将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做活乡土产业,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壮链、补链发展;高效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设施提升行动,引导各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促进农产品深度加工、循环利用;多元拓展乡村服务业,持续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提升乡村服务业对农业全产业链的支撑作用。
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
会议提出,要“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
“促进农民增收,最重要的还是推动产业发展,向发展农业多功能和实现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同时,要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确保各项惠农支出精准及时落到实处。”朱启臻说。
庞静泊表示,在狠抓乡村产业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还要扩大就业。“目前,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四成以上,是农民增收贡献的大头。要双管齐下,既充分实现家门口就业、又有效引导外出务工。一方面,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带动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另一方面,实施以农民工为重点的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工稳岗就业。”
会议还强调,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提高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效,推动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要重点关注特定群体持续增收。”庞静泊表示,聚焦低收入人口、收入明显下降以及支出负担骤增的脱贫人口和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切实运行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与此同时,不断挖掘收入增长点,帮扶产业要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增加脱贫人口经营性收入;落实稳岗就业政策,提高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发挥扶贫项目资产效益,保障脱贫人口财产性收入等,促进特定群体持续增收。(记者 汪子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