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娱评 > 正文

王兴东忆谢晋导演:他是伟大的导演更是真诚的导师

来源:天津日报 编辑:admin 时间:2023-07-12
导读: 今年是电影艺术家谢晋100周年诞辰。日前,“时代巨匠,百年回首:纪念谢晋诞辰百年论坛”在上海举行,多位电影人和影评人代表,从谢晋的经典作品与艺术人生出发

  今年是电影艺术家谢晋100周年诞辰。日前,“时代巨匠,百年回首:纪念谢晋诞辰百年论坛”在上海举行,多位电影人和影评人代表,从谢晋的经典作品与艺术人生出发,分享这位堪称“一个时代的标志”的电影巨匠跨时代的电影精神。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谢晋导演生前对剧本这一电影文学基础高度重视,对编剧充分尊重,令人敬佩。这是他留赠给中国电影的宝贵经验与启示。”

  善于抓人物

  从1957年拍摄成名作《女篮5号》开始,谢晋执导了《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等经典影片,在他的导演生涯中,先后与梁信、李凖、鲁彦周、王林谷、李存葆、张贤亮、白先勇、朱苏进、王炼等著名作家合作,创造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艺术精品。王兴东表示:“谢晋导演用电影的思维和艺术的真情,将洪常青、吴琼花、林则徐、许灵均、秦书田等文学人物,赋予不朽的艺术生命。因为他能写剧本,所以他善于发现文学作品,判断文学人物,与编剧共同深入生活打磨剧本,以久蓄于胸的激情,一丝不苟的虔诚,即使像祝希娟、丛珊那样第一次走上银幕的学生,也能演绎成功观众喜欢的人物形象。称谢晋为大师,就是因为他对人物的塑造高人一筹。他用他60多年实践证明了命运、感情、个性、变化这套秘诀。”

  王兴东认为,电影艺术百世不悖的道理就是一剧为本,本中之本是人物。如果剧本不好,技术解决不了,投资替代不了,明星掩饰不住,后期宣传徒劳。谢晋留下的真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抓好剧本就抓住了影片的根本。

  以满腔的爱心拥抱剧本

  谢晋导演在说起自己的成功秘诀时曾表示,“导演接受剧本首先必须爱它,拥抱它,不然你不能把它拍好。”正是基于对剧本的重视,他才拍出了一部部经典作品。王兴东说,“我和谢晋导演参加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时,给他讲了我的《与皇帝离婚的女人》的剧本,是溥仪的第四位妻子李玉琴的故事。谢晋导演看完剧本给予充分肯定。我俩打磨剧本时,八十高龄的他坚决要到生活中找素材。2003年元月,冒着零下20度低温,我们飞到长春,察看李玉琴当年住的房间,访问李玉琴的儿子黄焕新。为了最后一场抚顺战犯监狱离婚的戏,他带我在当年囚禁溥仪的小屋里,一同感受溥仪当时的心理,进行角色和自我心灵的换位思考,让我真正理解什么叫‘视艺术高于生命’。”

  以真诚的心与编剧成为知己

  谢晋导演给中国电影文学事业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成功经验,无论是改编还是原创剧本,无论深入生活还是拍摄影片,谢晋与编剧都是真诚合作。王兴东说:“谢晋导演在接到剧本后,从不用‘人物不够深刻’‘主题思想不明确’这样抽象的评语向作者提出修改意见,而是用具体的、形象的描述。他习惯根据剧情进行分列,用500字左右把故事分场,按顺序排下来,对剧本进行细致排列的过程也是对原作深入理解的过程,这样很容易发现需要改善的地方。他认真对待剧本的态度让编剧折服。他曾说,‘导演需要深刻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和故事的内在涵义,理解了原作中人物的典型意义后,更能让编剧感动。’谢晋是剧本的知音和知己,他会与编剧一同深入生活,帮助和指导修改剧本,但他从不与编剧共同署名,这是难得的艺德。”

  “我特别怀念他对电影文学剧本的重视与尊重。电影是从剧本开始的,没有编剧的剧作,就没有导演的工作和演员的角色。”王兴东说:“与谢晋导演相处的日子里,我很荣幸得到了向他学习的机会。我的剧本前后改过5稿,他对我的每一次修改,即使改一场戏的几行字,他都能看出来,可见他是多么认真地研究剧本,他80岁时的记忆力,让我惊诧而感动。他告诉我,他看剧本都是从凌晨一点开始,伴随着剧本故事,他的眼前会出现一幕幕电影场面。有一次来北京,他特意谈到剧本中的一个小角色,让我为这个角色设计几个动作,甚至为我进行了演示。他说即使是一场而过的小角色,也要给这个人物一个行为的依据,要让他带戏上场,而这样的小角色往往会被编剧忽略。所以说,他是一个伟大的导演,更是真诚的导师。”记者 张钢


责任编辑:admin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0-2020 环球新闻传媒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3004180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