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关注 > 教育 > 正文

一个老师两名学生,丽水最小学校上完最后一课

来源:钱江晚报 编辑:盛伟 时间:2020-07-17
导读: 丽水缙云县大洋镇木栗村毗邻温州永嘉和台州仙居,是丽水市最偏远的山村之一。7月15日下午,缙云县大洋学校木栗教学点操场上,53岁的周曰忠带着9岁男生王旭康和8岁女生王蕾蕾荡着秋千。

  周老师给孩子们在黑板上留下祝福

  周曰忠带着孩子们在操场上玩

  毕竟是少不经事的孩子,他们依旧笑闹着

  师生三人在教室留影

  丽水缙云县大洋镇木栗村毗邻温州永嘉和台州仙居,是丽水市最偏远的山村之一。

  7月15日下午,缙云县大洋学校木栗教学点操场上,53岁的周曰忠带着9岁男生王旭康和8岁女生王蕾蕾荡着秋千。

  一个老师和两个学生是大洋学校木栗教学点的全部。

  暑假前,缙云县教育局已经同意该教学点撤并,这有着76年历史的学校顺利完成了使命。

  周曰忠心里有些不舍:这个暑假,他还常去教学点看看两个学生。“有空就过来转转,给孩子们一些建议,毕竟要融入新学校大家庭了,要提醒孩子们学会与人相处。“

  大洋学校校长王加尧说:“我们一直想留住这所历史悠久的学校,为了让几个学生感受到教育公平,政府每年要投入近50万元来培养这几个学生,但,学校终究是没留住,我们会记住这里。”

  老师留下祝福:

  “乘风破浪会有时”

  7月15日下午,周曰忠又来到学校,见到了学生王旭康和王蕾蕾。他又到教室里为孩子们上课,又陪孩子们去操场做了游戏……

  学校已经撤并两周了,孩子们的最后一课也在两周前上过了。“这次只能算临时的最后一课,我怀念学校、怀念孩子,总想回来看看他们。”周曰忠说。

  王旭康似乎更淘气了,拉着周曰忠绕着校园走来走去。“老师,下学期,我还要和王蕾蕾同班;老师,我带你去家里摘西瓜吃……”

  王蕾蕾黑了一点:“爸爸身体不好,暑假里我都在地里干农活,我长大了,要帮家里做点事儿……”

  木栗教学点有几十间教室,但师生三人在二楼右侧一间条件较好的教室里上课。

  与其说是上课,还不如说是谈心。

  “孩子们,要进到新学校了,三年级你们会有很多同学,所以你们在暑假里要抓紧多学习,争取跟上同学的步伐……”周曰忠在课堂上讲着,但孩子们却在课堂上嬉闹着。

  “王旭康,你语文成绩要抓紧,暑假不要再贪玩了,你好多字都不会写。”周曰忠微笑着批评。

  “就是,比我大一岁,还和我一样读二年级,成绩还没我好。”王蕾蕾笑着补刀。

  “我会赶上王蕾蕾的,我到新学校后还要和王蕾蕾同班。”王旭康说。

  30分钟的师生寒暄式上课结束,周曰忠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告别语: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孩子们,祝福你们前程似锦,有空多回学校来看看。”周曰忠拉着两个孩子说。

  毕竟还是少不经事的孩子,两个二年级学生依旧笑闹着,拉着老师去操场荡秋千,离别的忧伤似乎并不存在。

  建校76年

  最多时有300多名学生

  木栗村以前叫木栗乡,2008年木栗乡撤并到大洋镇。

  如今的教学点的前身正是木栗乡小学,1944年木栗小学建校,至今已有76年建校史。

  一个又一个山区的孩子在木栗小学接受教育后走出大山。

  1997年,木栗小学学生人数达到了300多人,这是建校史上的学生人数峰值。此后,随着城镇化建设,乡里人数越来越少,学生数量也一直在减少。

  2008年,木栗乡撤并,木栗小学也更名为大洋学校木栗教学点,此时,学生已经不足百人。

  两年前,周曰忠老师调入木栗教学点任教时,学校仅有6个教师和18名学生。除周曰忠外,其他5名老师都是代课老师。

  今年复学后,学校只剩下周曰忠和二年级两名学生,木栗教学点也成了丽水市最小的学校。虽然只有两名学生,但课程不能少。周曰忠身兼数职,教授语文、数学、美术、体育和音乐等课程。

  今年暑假前,经学校申请,缙云教育局同意,木栗教学点撤并,这座有着76年历史的学校完成使命。

  同学太少不利于孩子成长

  只好申请撤并

  大洋学校校长王加尧当年就在木栗小学当老师。“木栗小学培养了我,我对学校充满感情。”

  王加尧说,让木栗教学点存在,就是为了方便周边山里孩子就近入学,“山里孩子苦,最远的要走10多公里上学。”

  王加尧说,他和大洋学校班子成员一直试图留住木栗教学点。“为了几个学生,我们每年要投入近50万元。老师要发工资,保安、厨师都需要开支,每年我们还要对校舍进行维修,添置各种教学设备。但为了实现山区孩子的教育公平,我们认为值得。”

  王加尧认为,学校不得不撤并的原因主要是招不到老师,招不到学生。“代课老师都不愿意到这里代课,有条件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到中心学校读书了。”

  等到学校只有2名学生的时候,校方提出了撤并教学点的申请并被县教育局批准。

  “两个孩子长期不和同学接触,会弱化他们的社交能力,也会逐渐失去和别人竞争的能力,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我们和家长、学生做过沟通,他们都同意下学期转镇上的小学读书,所以我们做出了撤并的决定。”

  “木栗教学点曾带着山区孩子走出了大山,我们会感恩木栗小学并永远记得木栗小学。”王加尧说。(本报记者 盛伟 文/摄 通讯员 马诗超)


责任编辑:admin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0-2020 环球新闻传媒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3004180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