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关注 > 教育 > 正文

徐青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向课程思政要质量

来源:新华网 编辑:admin 时间:2020-12-12
导读: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向课程建设,特别是课程思政要质量。”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一届新华网教育论坛“2020·CIP教育创新大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徐青森强调。

  新华网北京12月11日电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向课程建设,特别是课程思政要质量。”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一届新华网教育论坛“2020·CIP教育创新大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徐青森强调。

  “随着高等教育从大众化阶段进入到普及化阶段,上大学的矛盾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但学生和家长上好大学的需求更加迫切了。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我们需要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资源。”徐青森表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出发,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融合,让每一位老师更好地担负起育人责任,让每一门课程都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要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高校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对接点,专业强了,高水平的本科教育的四梁八柱就建起来了。”在徐青森看来,推进专业建设有两项任务,一是要优化结构。二是提升内涵。优化结构就是要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动向、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趋势、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做好专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网络空间安全、养老护理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急需的相关学科专业。提升内涵是要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实完善教学内容,定期修订教学大纲,适时修订专业教材,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高校充分运用慕课等在线教学形式,开展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不仅成功应对了疫情,而且化危为机,掀起了一场高等教育领域的“学习革命”,为今后慕课建设和在线教育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徐青森强调,要加快推进教育教学的方法创新。大力推动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精准教育,推动形成“互联网+高等教育”的发展新形态。加快建设多元协同、形式多样、应用广泛、服务及时的高等教育云平台,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推动形成学生随时可学、随处可学的泛在化学习的新环境。

  徐青森强调,振兴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我们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牢牢地抓住关键环节,扎扎实实地做好每项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0-2020 环球新闻传媒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3004180号-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