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野三坡景区苦练内功迭代转型
7月14日晚文旅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恢复跨省(区、市)团队旅游。7月15日一早,野三坡便迎来了第一批北京游客。
沿蜿蜒流淌的拒马河驱车前行,只见野三坡景区,雨后晴云缀挂山肩,满目苍翠遍布山野。
拒马河
作为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之一,保定文旅业于1月底按下了“暂停键”。但作为龙头景区,野三坡却没有因此停止向前的脚步,而是苦练内功、主动作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转危为机,把防疫期当做“闭关期”。
为疫情“暂停”脚步
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华环保生态示范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018中国品牌旅游景区TOP20……这些头衔是野三坡景区近年来加强软硬件设施投入,打造精品景区、标杆景区的成果。
百里峡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于有近3000家乡村旅馆和餐饮店、直接从业人员30000人、间接从业人员50000余人的野三坡景区来说,冲击无疑是真实的、巨大的。2020年1月24日0时起,景区关闭了所有景点,并指导关闭了景区内所有营业的酒店和娱乐设施,加强值守力量,对景区进行不间断巡查,保障安全。
“闭关期”中修内功
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景区管委会班子一直在思考后疫情时代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径,并一致认为迭代转型是景区的唯一出路。于是,化“疫”为机,苦练“内功”,从环境提升、管理提升、服务提升做起,力争为景区恢复开放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全新面貌、高标准体验满足游客需求。
利用“闭关期”,景区改造百里峡索道,提升运力,减少旅客滞留时间;在龙门天关景区,打通官帽山和文化长廊,分散客流,优化出行体验;暂时关闭鱼谷洞等密闭旅游空间,引导游客前往百草畔等山野景区游览;景区还从细处着手,从游客需求出发,提升改造了索道、停车场、门区、景区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加快四大核心景区改造升级速度,进行景区面貌提升与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的环境卫生整治,重点对山坳、河边死角全面清理;结合清理违规建设占地、侵占生态红线等专项行动,拆除了拒马河沿线各类违规建筑50000余平方米,达到了“显山露水”的效果,加强了景区资源保护,提升了观景质量。
抓服务转型,景区针对职业素养、产品创新、宣传营销、应急管理,对全体员工进行了系统化、常态化的线上培训。同时,重点对近百个村庄3000家经营单位的业主以及近20000人的从业队伍进行了线上培训。截至目前,线上线下培训50余期,收看各类课堂、讲堂20余次。
野三坡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树起表示,通过培训,要让每一位员工、每一个百姓都树立主人翁意识,成为野三坡的宣传员、讲解员、保洁员、管理员。
迭代转型新品牌
后疫情时代,野三坡要如何提高景区产品吸引力,进而振兴旅游产业呢?马树起说:“适时转型是景区的唯一出路,不进则退,我们正在拼力实现野三坡景区的迭代转型。”
音舞史话《野三坡》彩排现场
7月14日晚,演绎野三坡历史文化的音舞史话《野三坡》带妆彩排,恢宏的画面、唯美的舞美、精彩绝伦的表演,引来观众的阵阵掌声。不久,《野三坡》将以实景演出的形式全面恢复演出,这只是野三坡景区产品转型的一个缩影。
为实现产品转型,野三坡景区重新调整了原有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把红色旅游、文化演艺等室内建设项目,调整为空间开放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同时,调整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积极谋划设计全新的绿色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地质科普、森林氧吧等旅游产品线路。
景区在35公里拒马河沿线建设了5个绿色农业种植区,下大力开发松鼠主题、绿色生态主题等多样性、多元化的旅游商品,并加大线上推广,全方位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5G网络的运行、网络产品的火爆,凸显了旅游“互联网+”的广阔发展空间。未来,野三坡也将依托线上、线下的融合,加大文旅服务和产品的开发,加强与社区、自驾车俱乐部、客源地交通广播等相关单位合作,实现信息共享,争取更大增量。
利用云计算、物联网、AR/VR等新技术与旅游的智慧结合,旅游景区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智慧化转型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野三坡景区亦将全面实行线上售票,争取今年线上销售占比从去年的40%增至80%。”马树起说,同时,加强智慧引导,实时连接数据库,第一时间进行风险预警,从源头上有效避免公共突发事件。而为增强旅游消费安全,景区也在谋划推广文明分餐制。
龙门天关
炫美小镇
鱼谷洞
高空秋千
飞天索桥
巍巍太行山,悠悠拒马河。如今,危中寻机、苦练内功的野三坡,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文/孟趁景 孟丽 张天宇)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